close

    swimmers  
     Pic: one small aspect of Cave of Swimmers



    還是要從一個老故事講起,這個故事很多熟悉殘葉的老朋友都聽過,但在這裡,似乎還沒講過。
    1996年"英倫情人"剛上映的那個冬天,是大四的那一年。這部電影我約了一個未曾見過幾次面的筆友去看。
    大四是稚嫩的少年時,心中有些壓抑的情愫: 與好友愛上了同一個學妹,而不知該挺而公平競爭,還是成人之美。我還記得去的戲院是"欣欣晶華影城",在看到最後雷夫費恩斯進到洞窟和克莉絲蒂‧史考特湯瑪斯躺在一起,喚不醒她的那一刻起,眼淚就毫不爭氣地奔流而下,一路泣不成聲到最後製作群的名單已經跑完,戲院的布幕已經闔上,我還停在座位上啜泣。
    我的筆友也許也有哭泣但我沒注意。很顯然地,她被我嚇得花容失色地問我: 我們可不可以走了啊? 打掃的阿婆都來了耶...。
    我這才從不可收拾的自憐中收拾情緒,緩步離開戲院。
    走出戲院後,筆友在人行道上問我: 你可不可以跟我分享你為什麼哭得那麼厲害的情緒啊? 我很想知道。
    那時我跟她說: 拜託妳請不要再問,否則我會再多哭十分鐘給妳看。


    其實也沒甚麼,我只是想,希望不要讓自己愛的人兩難,我還是靜靜地自己煎熬就好,否則會不會像電影那樣走到玉石俱焚的境地呢?
 

Betrayals in war are childlike compared with our betrayals during peace.
New lovers are nervous and tender, but smash everything -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自1995年上映的"麥迪遜之橋"掀起軒然大波,反向地討論第三者之感情與婚後愛情之糾葛與純真面後,"英倫情人"再度以異國情調與大時代戰爭的背景描述婚外感情的熾烈與煎熬。在那個二十年前的年代,即使是歐美也仍然將其視為禁忌的話題,討論此般課題的影片,卻能一再獲得傑出演技的演員詮釋,而獲得多項大獎的殊榮。觀影人必定能從時代的背景、戰爭的荒謬、地理探索的重大發現與壯闊的沙漠風情,感受到其為劇情增添許多色彩。值得注目而使得次議題曾備受爭議的是,兩齣戲劇裡背叛原本婚姻的主角都是女性,對於愛情所能影響人生底蘊的力量更是令人震驚。

    啊....但我不需要再寫甚麼當年已經沸揚一時的影評,他們已經獲得了太多的討論與爭議。
    
    自那時之後,只要見到這部片子的任何片段我都會刻意躲開。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覺得,我希望讓我愛的人跟我一同觀賞這部影片。
    這幾年我在DVD出租店刻意地尋找,但已經將近二十年的老片已經不會存在於Blockbuster這類只出租熱門或賣座片的地方。於是終於上個月我上了博客來網站,訂了藍光DVD,買到手後還放了好一陣子,因為生活裡真的似乎不太快能找到能好整以暇靜靜地觀賞兩個半小時會讓人再度哭個半死的電影。
    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其實
我愛的人都知道我很容易看個電影就哭個半死。
    但這部片子對我意義重大。

    如果用"The English Patient pdf"關鍵字去估狗,就可以搜尋到此片的劇本--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獲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的劇本。許多對話台詞與劇情描述,都成為經典。


A man who could write such a long paper with so few adjectives


    或許務實、少言、不為自己所為表達太多,成為劇情刻畫奧瑪西伯爵深情與重諾的背景素描。
    K在被他抱進洞窟之前,還說: You speak so many bloody languages and you never want to talk
    那樣的刻畫在對K的鍾情因為被K逼到死角而燃放之後,這個男人的多彩多姿終於完整地呈現,直到他成為燃燒不完全的殘軀時亦然。
    他會駕駛飛機、說多種語言、
知道開羅的人情風土、熟悉沙漠、飽讀史書;之後他跳舞、知道每一首當時的舞曲、也會唱、也寫詩。
    但那些姿彩在K離開之後,成了夜夜令他無法成眠的鬼魅,纏繞在他每一次殘餘的鼻息間。 


    奧瑪西伯爵恨自己的名字,他不願意想起,於是他謊稱自己失去記憶,成為"The English patient"-- 英國的病人。中文片名翻得浪漫,但實情令人傷懷。
    如果不是那個名字,他不會在走完三天三夜的沙漠後,還要被英軍攔住,誤認為是德裔的叛徒,錯失了獲得救援資源的機會。
    他恨自己的個性: 靜時內斂、動時卻有如風火般炙人的個性,讓愛人痛苦、讓自己急切而失去理智。
    為了拯救愛人,不惜成為叛徒,出賣了寶貴的探勘資源。
    他沒有敵人啊! 他原本不與任何人為敵,卻因為已經有人把他當作敵人,荒謬的是只因為他的名字。
    
即使他也知道希望愈來愈渺茫,他還是要回去。因為K告訴他,她不希望死在沙漠裡。
    她希望要葬在自己英國家園面海的花園裡,一定要有輓歌。
    "So promise you will come back for me."
    那漫長的沙漠徒步、火車逃亡、德軍交涉、繞了那麼一個大圈子。他可以給自己所有的藉口,不需要再回去那個美麗而哀傷的洞窟。

    但他仍然回去了   
   
而可笑的是,跟德軍借的是從英人奪來的探勘飛機,又被沙漠的德軍以砲火擊中。連最後載著愛人的屍骸回到美麗的英國家園的懸念也未竟。
    更可悲的是,被火焚燒到連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能力也沒有,要倚賴人照顧起居,也要倚賴人結束他交錯以美麗與心碎記憶的人生。

    
    雖然知道得嫌遲了,她仍然愛著他啊! 那依然戴在胸前的頂針說明了一切,也讓奧瑪西置死生於度外。
    一切的誤解如沙漠中的塵暴隨著生命的終結都將掩蓋過去,請讓我展開雙翼攜你往風的國度。

the_english_patient_gilf_kebir  

    
I must be a curse, or I must be cursed. Which is it?

        
    漢娜是個飽受戰爭的荒謬與無常煎熬折磨的女子,但她對生命有著絕對的尊重與堅持。如果沒有漢娜的溫柔決定,我們絕對無緣聽見奧瑪西最後的告白。
    她也是一個面對人生光明面的絕佳範例: 堅忍、默默地耕耘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單純地樂觀前進,雖也纖細而易於受傷,但從未因此而倒下。
    陪伴著病人面臨隨時降臨的死亡,她仍然在每個小角落裡用溫柔的思索與行動讓生命圓滑。

    雖然無常令人心生恐懼,所愛的人和與她親近的朋友都遭遇了不幸,使她覺得也許那是個詛咒....但是沒有甚麼不是傾心與關懷不能跨越的。在蒼灰的戰場中,不幸如同埋藏的地雷隨時可能被觸動而爆發的場景下,漢娜與她的K. (沒錯,這是劇本有意的安排或是巧合嗎?) 的相遇與相戀,成為等待病人娓娓透露如迷霧般哀愁戀曲的過程中美麗而清新的初蕊。
   
   
但劇情最後並沒有讓漢娜和紀普(Kip)就這樣在一起~摩托車在祝福與企盼的遠眺中瀟灑地離開。漢娜也許已克服對無常的恐懼,用無窮的希望,有一天將會在和平裡重聚的希望。

    於是美麗的教堂將會成為他們重聚的地點。

Read me, will you? Read me to sleep.

   
倘若遇見紀普是漢娜的一個重生的契機,那麼送走奧瑪西,則是漢娜對於生命情操的昇華。
    尤其是在聽完了病人告白般的自述,見到仇視他的人也終於在那樣悲哀的苦衷裡原諒了他後。戰爭結束了,仇恨也該輕易地放下,讓所有人都好好休息吧。
    奧瑪西有另一個地方急著要去,他並不是如你眼中所見的了無生意。讓我從這個軀殼中自由,也解放了妳的束縛;只不過,靠妳了。
他的眼神這樣告訴漢娜
  於是一個對生命熱愛的護士展現了最後的尊重與溫柔,那是對自由、對愛、對另一個國度的忠實信念,超越了對這個世界、這個生命形式能夠容許的最大企盼。

    
1864_14_screenshot      

 

    我不該寫太多,其實劇本對於每個人物刻畫以細膩的對白,加上演員高超的演技,實在值得看兩回以上。
    有趣的是,影片的結尾是漢娜在離開照顧病人的教堂僻護所的卡車上時,抬頭見到樹林間閃爍的豔陽,最後停格在這裡。
    但在劇本中,最後一幕是奧瑪西的飛機在山脈中轉彎後,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劇本原本想要描述的是甚麼,而導演最後又把它轉變成了甚麼樣的感覺了呢? 
    也許我們都還是需要一點小小的陽光。

 

    1507056_10203164110087901_5050316688451855490_n  

    那年在看完影片許久之後,年輕的自己寫下了這樣的篇幅在日記上,末尾還問著: Who would know I have a K. in my diary, too?
    那些年的K.現在已經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而現在我的日記裡,仍然有著I.的身影與氣息。

    我將穿越橫亙在眼前的沙漠,不管要繞多遠的路。
    不與任何人為敵,一心想要回到有妳的那個洞窟。
    或許跋涉之後,終將發現一無所有,沒有人等候。
    為了那清麗的身影,我仍願意接受那蒼白的領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英倫情人
    全站熱搜

    殘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